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查看: 689|回复: 0

“谈个恋爱,换来了倾家荡产”:有些坑,再聪明的人也防不住

[复制链接]

管理员

UID
1
功德
2379 点

发表于 2023-9-23 19:51:13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不久前,一个“触目惊心”的故事冲上热搜第一:

#211女硕士遭遇杀猪盘,两周被骗138万#

640?wx_fmt=jpeg&wxfrom=5&wx_lazy=1&wx_co=1.jpg

一个出身山东农村,靠自己的能力考上211硕士的女孩,原本在上海的知名银行担任IT工作,月入过万,有着美好的未来。

但一则交友贴,将她平静的生活完全打碎了。

在“高富帅”的“甜蜜攻势”下,女孩慢慢溺入对方的陷阱中。

2周内,被骗了138万,其中80万是她从各大银行贷出来的。

640?wx_fmt=png&wxfrom=5&wx_lazy=1&wx_co=1.jpg

在报警后,骗款只追回了不到10万。

剩下的钱,要靠她做各种兼职,一块块地攒。

640?wx_fmt=jpeg&wxfrom=5&wx_lazy=1&wx_co=1.jpg

一面是天价的欠款,一面是有限的收入。

还债之路,遥遥无期。
女孩也因此得了抑郁症,终日以泪洗面。

640?wx_fmt=png&wxfrom=5&wx_lazy=1&wx_co=1.jpg

看到这里,或许有不少人会留言指责女孩“防范意识不够”。

又或者“还不是怪你太贪,想走捷径发财”。

可真的如此吗?

事实上,女孩的初心,只是想要一段踏实的感情。
不曾想,最初的甜言蜜语,只是后面骗局的“信任基础”。

再加上对方还发来了身份证、学位证等各种照片“自我证明”。

环环相扣的“局中局”,引诱着女孩一步步“主动”走入了猎场中央。


640?wx_fmt=png.jpg

其实,有很多人就是在层层防范中,掉入了骗子的陷阱。

之前在网上看到这样一个故事:

受害者小小和骗子在某音上认识,因为聊天投缘,随后便互加了微信。

骗子“人设”充足,平台上有1万多粉丝,朋友圈也都是他的各种生活照。

这些“真实日常”,奠定了小小对他的“第一层信任”。

再加上,两人日常聊天氛围很融洽,且话题基本都是生活琐事或兴趣爱好,不涉及隐私。

一来二去,小小便把对方当做自己一个远方的朋友。

640?wx_fmt=png&wxfrom=5&wx_lazy=1&wx_co=1.jpg

由于小小在银行工作,对于诈骗的警惕性很高。

当对方第一次说,想带小小做个投资时,她很戒备。

从网上多方渠道了解了对方发来的APP,发现没什么问题后,这才投了500,没想到当天就赚了17元。

之后,对方又和小小说项目的走势很好,可以加大投资到10万元。

因为数额巨大,小小再一次调查了这个APP,发现背后的确是一个很大的金融机构。

再加上,骗子亮出了自己的身份证。

小小百度了身份证上的家庭地址,房子和他朋友圈发的图一模一样。

于是,小小又投了第二笔钱,且当天再次成功提现。

至此,小小完全放下戒备,在骗子的反复劝说下,又贷款投入了一百多万。

不出意外,这次钱没有再回来。

这时,小小才意识到“被骗了”。

讽刺的是,在被骗之前,作为银行工作人员,她刚帮客户成功拦截了一笔给骗子的转账。

640?wx_fmt=png&wxfrom=5&wx_lazy=1&wx_co=1.jpg

事后,小小回忆起受骗的经历,只说了句:

“看别人的故事,我们都很清醒。但轮到自己,就犯了迷糊。”

“人真不能高估了自己的判断力。”

近几年,反诈宣传无处不在,很容易让我们产生“我不会被骗”的自信。

但别忘了:

我们在进步,骗子也在进步,而且骗子的进步动力更足。

况且,人难免有疏忽。

骗子一方,掌握了我们的各种真实信息,准备充分,算尽步步机关。

而我们,则连暗箭从哪射来都不知道。

人性的弱点,与层层嵌套的陷阱相碰撞。

很难说谁赢谁输。


640?wx_fmt=png.jpg

今年,AI(人工智能)开始覆盖各行各业。

骗子,也赶上了这波“潮流”。

前不久,有个网友分享了自家表姐夫被AI诈骗的故事。

640?wx_fmt=png&wxfrom=5&wx_lazy=1&wx_co=1.jpg

一天,表姐夫收到了岳母的视频电话,要借一笔钱。

此时,岳母正好在泰国旅游。

视频中,岳母的脸和背景都没有异常,连湖南口音都一模一样,所以他一点疑心都没起。

谁能想到,这通电话竟然是骗子打来的。

事后他细细回想,才察觉:

可能是岳母在泰国随手拍了一段旅游视频,发在了网上。

骗子通过AI换脸和拟声技术加工后,合成了这通诈骗的视频电话。

640?wx_fmt=png&wxfrom=5&wx_lazy=1&wx_co=1.jpg

无独有偶。

一位科技公司的法人代表郭先生,有一天也接到了好友的微信视频。

视频中,好友提及自己在外地竞标,有430万保证金,需要公对公账户过账,所以想借郭先生公司的账户走账。

基于对好友的信任,加上视频聊天核实了身份。

郭先生并未核实钱款是否到账,就先给对方转了账。

当他再次拨打好友电话后,才发现被骗了。

骗子同样是利用好友过往发在网上的个人信息,通过AI换脸和拟声技术,合成了这通微信视频。

640?wx_fmt=png&wxfrom=5&wx_lazy=1&wx_co=1.jpg

以前我们总说要“眼见为实”。

谁能想到,随着AI技术的发展,眼见也不一定为实了。

不过,也不必过度惊慌。

目前,根据国家反诈中心的说法:

AI诈骗还未在全国大范围爆发。

且诈骗视频并不是实时通话,而是提前制作好的AI换脸视频。

所以,如果我们不顺着骗子的思路,和对方多扯几句“闲磕”,他们是会露出马脚的。

640?wx_fmt=jpeg&wxfrom=5&wx_lazy=1&wx_co=1.jpg

只是,防备之心永不嫌多。

这里十点君给大家列举几种AI诈骗常见的手段。

内容很干货,欢迎大家先收藏,或者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或家庭群,一起提升防备心。

手段一:声音合成。

诈骗分子会先打骚扰电话,尽可能延长通话时间,以此提取我们的声音。

然后利用我们通话的声音,合成新素材,用来诈骗我们的亲友。

640?wx_fmt=jpeg&wxfrom=5&wx_lazy=1&wx_co=1.jpg

所以,一旦接到来路不明,或者是无人回应的电话。

最好直接挂断,不要纠缠。

手段二:AI换脸

骗子可以利用我们发布在社交平台上的照片、视频,通过AI换脸技术,变成我们的样子,打给我们的亲友进行诈骗。

也可能通过打视频电话的方式,提取我们的人脸识别,并诱使我们说出“同意”“确认”等关键词。

一旦提取成功,就可以通过人脸识别,攻击我们的账户。

640?wx_fmt=jpeg&wxfrom=5&wx_lazy=1&wx_co=1.jpg

手段三:转发微信语音
骗子先盗取微信账号,然后利用提取语音文件或安装非官方版本(插件),来实现语音转发,赢得好友信任,继而骗钱。

手段四:AI程序筛选受害人

骗子利用AI来识别我们在网上发布的各类信息与浏览活动,以此根据不同的人群“对症下药”。

例如对曾发布过“交友贴”的人,进行情感诈骗;

对常搜索投资理财信息的人,进行金融诈骗。

所以,大家尽量不要在网络上暴露太多的个人信息。

640?wx_fmt=png&wxfrom=5&wx_lazy=1&wx_co=1.jpg

在这里,十点君也为大家提供一个破局思路:

AI终究只是工具,无法回答“没有逻辑”的问题。

所以,可以和家人好友提前约定好一个暗号,最好是问题和答案之间没有任何逻辑。

比如:
问:银行卡的密码是什么?
答:菠萝。

一旦涉及转账,必须要先答对暗号。


640?wx_fmt=png.jpg

最近,一部讲述“杀猪盘诈骗”的电影《鹦鹉杀》上映了。

640?wx_fmt=jpeg&wxfrom=5&wx_lazy=1&wx_co=1.jpg

主演周冬雨在看完剧本后,问了导演一句话:

“您觉得我像是会被骗的人吗?”

导演静静地回应:

“当你觉得自己不会被骗时,受骗的几率就大大提升了。”

这句话,点破了许多诈骗受害者的共性心理。

近几年,当“211女硕士两周被骗138万”“中科院博士被骗至缅北一年”之类的词条频上热搜时。

我们开始发现:“有越来越多的‘聪明人’被骗了。”

640?wx_fmt=jpeg&wxfrom=5&wx_lazy=1&wx_co=1.jpg

心理学上有个词叫“优越性偏见”,指的是相对于真实的能力水平,个体往往容易高估自己的能力,低估自己的短处。

而优越性偏见,在电信诈骗中屡见不鲜。

受害者由于过于自信,因而更容易产生对信息的误判、对微小“被骗信号”的忽略、对潜在风险的无视等等失误,因此掉入骗子的陷阱。

有一位网友卡卡曾分享了自己的故事。

他在交友软件上认识的骗子,为自己立了“家境贫寒、年幼丧父、妻子出轨”的悲惨人设。

这让自小家庭美满富裕的卡卡,产生了极大的好奇,于是两人开始闲聊。

这个过程中,卡卡始终带着“俯视”和“同情”的心态。

640?wx_fmt=jpeg&wxfrom=5&wx_lazy=1&wx_co=1.jpg

在聊天过程中,对方推荐了一款高利息的投资APP。

卡卡第一次转账时,便收到了警方的电话,说转账的是诈骗账号。

卡卡立刻操作提现,结果提现成功。

他便没把警察的话放在心上。

之后,他又陆续转账160万。

直到APP的客服还在怂恿他继续投钱,却始终无法提现时。

卡卡才终于意识到自己被骗了。

这便是“优越性偏见”。

所以一定要切记:

在和钱有关的问题上,只能“疑罪从有”,绝不可“小事化了”。


640?wx_fmt=png.jpg

如今骗子的心思越发缜密,手段也更加高明。

我们更需要“魔高一尺,道高一丈”。

十点君为大家梳理了常见的9种骗局,防患于未然。

一样的,希望大家先收藏,或者分享出去。

骗局1:杀猪盘诈骗

杀猪盘,主要针对女性。

诈骗分子用甜言蜜语或献殷勤的方式来建立情感关系,然后再以投资等理由骗取钱财。

一旦中招,便是对金钱和精神的双重摧毁。

骗局2:网购/快递诈骗

骗子假装是“卖家”或“客服”,以“退款”“重新支付”为理由,诱使我们点击他发送的链接。

又或者以“快递受损需进一步处理”或“赠送小礼物”等原因,让我们扫描二维码,再点击陌生链接。

一旦点了链接,他们就能侵入我们的银行账户。

640?wx_fmt=png&wxfrom=5&wx_lazy=1&wx_co=1.jpg

骗局3:养老投资诈骗

不法分子以老年人为目标。

先通过小恩小惠来博得老年人的信任与好感,降低警惕心理。

再诱使老年人投资“养老服务”项目。

嘴上称投资后将快速获得高回报,实则钱一到手就跑路。

骗局4:兼职刷单类诈骗
诈骗犯会在网上发布兼职信息。

一般都是“工作内容简单,但薪水丰厚”的岗位。

一旦受害人上钩,便用“先垫付‘宣传费’”等说法,诈骗钱财。

还承诺“完成任务后,费用连同佣金将一起到账”。

640?wx_fmt=png&wxfrom=5&wx_lazy=1&wx_co=1.jpg

骗局5:以退票改签为由实施诈骗

骗子冒充航空公司工作人员,以飞机机械故障、航班取消等为由。

让受害者主动回电、下载其他APP、汇款改签。

骗局6:假冒班主任诈骗

骗子通过QQ群和微信群,假冒班主任。

以“延期开学和组织开展线上教学”为由,要求家长扫描二维码支付学费。

骗局7:冒充公检法诈骗

不法分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取受害人的姓名、身份证号、地址等个人信息。

然后,假冒公检法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拨打电话。

以“身份信息被盗用涉嫌洗钱”为由,要求其将资金转入所谓国家指定账户,并配合调查。

640?wx_fmt=png&wxfrom=5&wx_lazy=1&wx_co=1.jpg

骗局8:求职招聘诈骗

骗子在网上发布招聘信息。

等受害人面试通过后,便以“服装费、体检费、培训费、保险费、押金、手续费”等名义向应聘者收钱。

骗局9:社保卡诈骗

不法分子通过境外手机号发送诈骗短信(+0082为境外号码)。

并自称社保局12333服务热线工作人员。

以“社保卡异常将被强行终止”“社保卡升级”或“电子社保卡审核未通过”为由。

索取身份证号、社保卡号、姓名、密码等个人信息,或要求向指定账户汇款缴纳手续费实施诈骗。

640?wx_fmt=png&wxfrom=5&wx_lazy=1&wx_co=1.jpg

而针对这些五花八门的骗局,十点君也总结了2条“万能”的应对方式。

方法一:下载“国家反诈中心”APP(最重要)

640?wx_fmt=jpeg&wxfrom=5&wx_lazy=1&wx_co=1.jpg

国家反诈中心,是国家公安部推出的手机防骗软件。

集“诈骗预警、快速举报诈骗、防诈反骗知识学习”等等于一身。

其中有3项功能最重要。

  • 来电预警:


进入APP后,开启“来电预警”。

当收到涉嫌诈骗的电话时,APP便能智能识别,并及时报警。

640?wx_fmt=jpeg&wxfrom=5&wx_lazy=1&wx_co=1.jpg

  • 身份核实:


在社交软件上交友、转账时,可通过身份核实,来验证对方身份的真实性。

640?wx_fmt=jpeg&wxfrom=5&wx_lazy=1&wx_co=1.jpg

  • 风险查验:


当需要给陌生账号转账时,可以验证对方的账号是否涉诈。

包括支付账户、IP网址、QQ、微信等。

640?wx_fmt=jpeg&wxfrom=5&wx_lazy=1&wx_co=1.jpg

注意:下载APP后需实名认证,且永久开启APP对于手机的访问权限。

方法二:遇“钱”多问身边人。

诈骗犯对人性颇有研究,咱们都容易百密一疏。

更别提家中的老人。

所以提醒父母,遇到任何需要“转钱”的事情,先找儿女或社区工作人员帮忙看看,再定夺。

此外,十点君再次强调:

一定要和亲友制定一个暗号,一旦需要转账必须先对上暗号。

640?wx_fmt=png&wxfrom=5&wx_lazy=1&wx_co=1.jpg

前不久热映的电影《孤注一掷》中有一句话:

“人有两颗心,一颗是贪心,一颗是不甘心。”

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,这道理人人都知。

但人性,就是会心存侥幸,就是会千虑一失。

再加上上面讲的,骗子的各种处心积虑,各种与时俱进。

让诈骗,无处不在。

所以,在任何时候都请牢记:

“无论骗术怎么变,以不转账、不点陌生链接、不透露个人信息、少接陌生电话应万变。”

免责声明:本站内容部分为转自其它媒体,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不代表本网观点,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,如有侵权请联系nanlu@live.com,谢谢。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手机版|小黑屋|公益中国 ( 苏ICP备17042338号|苏公网安备 32021302000974号 )

GMT+8, 2024-12-23 00:53 , Processed in 0.019223 second(s), 9 queries , Gzip On, MemCached On.

客服邮箱:nanlu@live.com

Copyright © 2024 公益中国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